旅游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进展
8797威尼斯老品牌东北亚休闲经济研究中心
许林书 2017.9.24
2015年10月,许林书教授与课题研究组获批吉林省人文社科基地专项---,吉林省教育厅“十三五”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点课题:“长白山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名山的科学文化支撑体系研究”。
两年来课题研究获得系列性研究成果,并在旅游文化研究领域,结合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实际,提出以下6方面基本理论问题,做为下一步吉林省旅游文化深入研究的起点。
1 科学文化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。 从旅游供给侧看,区域旅游发展潜力取决于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;从旅游需求侧看,游客的文化需求是旅游行为的根本动因;旅游业的产生,是有人类对异域科学与文化体验的需求所带动。
科学是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;科学的独特性在于系统地理解事物,科学原理的探查在人类文化演进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,它对人类文化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。旅游需求中的科学探讨,是人类系统体验和理解事物的通常表现。
2 休闲旅游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。休闲旅游是人类生活的积极性表征,是人类智慧性的活动;休闲旅游是接受科学与文化的教育才能达到的高端生存状态,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实现其体验目的;闲旅游不是游手好闲、无所事事的懈怠行为,是需要智力参与的智慧活动。因此,休闲旅游是在旅游放松的娱乐、观光、学习、求知、健体、养生等体验之中获得积极生活的文化行为。因此休闲旅游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。
3 旅游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均来自科学文化的区域差异。 旅游行为产生的客观因素,是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资源环境内涵的科学文化区域差异;旅游行为产生的主观因素,是人类对不同区域科学、文化体验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;旅游业的产生,在于旅游行为对旅游地及旅游途中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服务需求;旅游服务需求直接、间接地涉及各层级的产业供给,其中区域性科学与文化供给水平与服务质量,是旅游业发展品位的标志。
4 科学文化资源是全域旅游开发的重点。随着旅游的大众化时代到来,景区旅游模式正在被全域旅游模式所取代。全域旅游体现了旅游供给侧的宽泛性和旅游体验侧的多元性;在全域旅游模式中,旅游科学与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全方位开发的核心资源。
从旅游供给侧上看,全域旅游的科学与文化资源,涉及旅游空间上的广泛性与差异性;涉及旅游时间上的季节性与连续性;涉及旅游资源的全面性与特色性;涉及相关产业间的关联性与支撑性;涉及就业上的大众性与选择性;涉及导游产品的开发性与层次性;涉及政府协调的宏观性与综合性,等等。
因此,旅游科学文化资源的开发,必定是旅游供给侧结构调整中的关键要素,必定是区域性旅游产品创新提升的方向,必定是是旅游服务行业、旅游环境环境建设的生长点。
从旅游需求侧上看,全域旅游适应旅游文化体验需求的多元性;适应旅游文化需求的层次性;适应旅游群体的多样性;适应旅游方式的灵活性;等等。
科学文化资源的开发,是满足旅游多元需求与多层次需求的根本。旅游文化的开发是促进生态旅游、红色旅游、科普旅游、研学旅游、休闲农业游、美学体验、休闲养生游等旅游模式的基础。
5 全域旅游是一定空间尺度上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。全域旅游首先是旅游地域空间概念扩大化。但旅游文化区域差异的尺度性,决定了全域旅游并非简单无序的区域全覆盖和景区全覆盖。全域旅游是通过对区域内各种旅游科学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提升,实现一定空间上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。长白山的全域旅游中地文科学、民俗文化、养生文化、生态文化等科学文化资源开发,需要进行不同区域尺度的整合,各有侧重。
6 旅游服务的科学文化品位,决定旅游形象与旅游传播。
无论景区旅游抑或全域旅游,区域性旅游业的发展的可持续性,受制于区域旅游形象和旅游传播的影响。随着旅游消费的进一步成熟,休闲度假的游客会产生更高的文化需求;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官体验、环境猎奇,更加追求获取休闲旅游地的文化氛围和科学文化内涵;区域导游产品在科学、文化层次上的高品位,是旅游地旅游文化走向成熟的标志;高品位旅游文化服务,是巩固游客忠诚度、主动进行旅游传播的驱动力。